中医预防保健调理技术培训第四节-经络腧穴
1、《黄帝内经》著作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2、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结合了脏腑、手足、阴阳等方面的内容。
3、足三阴经从开始部位至内踝上 8 寸的分布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4、分布于胸腹第二侧线的经脉是足阳明胃经。
5、上肢内侧面,经脉正确分布顺序是肺经、心包经、心经。
6、足三阳经总的循行规律是从头走足。
7、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末端部位交接。
8、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交接部位在头部。
9、阳脉之海指的是督脉。
10、下列腧穴在五行配属中,属“火”的是少府。
11、心包经的原穴是大陵。
12、腧穴可分为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13、在下列经脉中,起于中焦的是肺经。
14、治疗胃心胸疾病,公孙配内关。
15、八脉交会穴中,主治心、胸、胃部疾患的是内关、公孙。
16、特定穴中治疗脏病一般多用俞穴。
17、郄穴多用于治疗急性病。
18、手阳明经、足阳明经的交接部位在鼻翼旁。
19、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接部位是目内眦。
20、沿腹中线旁开 5 分,胸中线旁开 2 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足少阴肾经。
21、腹部正中线旁开 2 寸的经脉是足阳明胃经。
22、足厥阴肝经绕阴部。
23、手少阳三焦经行于前臂两骨之间。
24、手太阳小肠经绕肩胛。
25、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巅顶痛最好选用太冲。
26、百会穴在头正中线上,其具体位置在入前发际 7 寸。
27、屈肘时,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腧穴是少海。
28、内踝高点上 3 寸,胫骨内侧面的后缘是三阴交。
29、犊鼻穴下 3 寸,胫骨前嵴外开一横指是足三里。
30、神阙穴旁开 2 寸处的腧穴是天枢。
31、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腧穴是肩髃。
32、手三里穴位于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当曲池穴下 2 寸处。
33、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的穴位是尺泽。
34、位于第 1、2 跖骨结合部前方的凹陷中是太冲。
35、大腿外侧正中,膝中上 7 寸是风市。
36、外踝高点上 3 寸,腓骨后缘是绝骨。
37、十四椎下旁开 3 寸的穴位是大肠俞。
38、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穴位是大陵。
39、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穴位是曲泽。
40、期门穴的定位是锁骨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
41、治疗胎位不正最常用的腧穴是至阴。
42、治疗盗汗或热病汗不出,应首选复溜。
43、具有强壮保健作用,主治咳喘,肺痨诸虚百病的腧穴是膏肓俞。
44、治疗乳少的穴位是少泽。
45、治疗咽喉肿痛,用点刺出血的方法应首选少商。
46、主治虚脱,肠鸣腹痛,泄泻等症的腧穴是神阙。
47、治疗目赤肿痛,应首选行间。
48、少商放血主治咽喉肿痛。
49、具有利胆、舒筋、宽胁作用的是阳陵泉。
50、取背、腰部腧穴最适宜选用俯卧位。
51、体质是人体形与神的反应。
52、《灵枢·通天》把人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
53、患者形体消瘦,午后面色潮红,口咽少津,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属于阴虚体质。
54、在严寒的冬天,要“避寒就温”,在春夏之季,要注意培补阳气。为阳虚体质。
55、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动则尤甚,体倦健忘,舌淡苔白,脉虚弱。见于气虚体质。
56、气虚体质的预防保健调理应避免久卧伤气。
57、不宜久居阴暗潮湿环境的体质是痰湿体质。
58、气郁体质的临床表现是郁郁寡欢、胸闷不舒。
59、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等适合气郁体质的临床患者食用。
60、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牛肝、羊肝、甲鱼等适合于血虚体质。
61、调理便秘较好的组穴是支沟、天枢。
62、与人体精神神志活动相关的有心、肝。
63、在腹部正中线上 3 寸,旁开 2 寸的腧穴是关门。
64、下焦如渎。
65、真热假寒属于阴阳格俱。
66、虚实辨别疾病邪正的一对纲领。
67、血瘀体质要食活血化瘀的食物有油菜、慈姑、黑大豆。
68、中医学中将精、气、神称为“三宝”。
69、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70、支沟穴具有热病、便秘。
71、食欲不振的选穴是脾俞、胃俞、中脘、合谷。
72、属于阳陵泉治疗范围的是小儿惊风、半身不遂、脚气、胁痛、口苦、四肢酸痛。
73、食积性腹泻可采用的治疗方法是通因通用。
74、中医学在疾病的预防及保健调理方面,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75、阴虚体质养生治则的补阴清热,滋养肝肾。
76、气的下降不及,应降反升属于气逆。
77、定位在手背第四、第五掌之间约在第四五掌指关节后方的腧穴是中渚。
78、阴平阳秘是指阴阳制约平衡。
79、气为血帅是指气能够统帅血液在脉管中运行。
80、体阴而用阳之脏是肝。
81、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
82、“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说明了阴阳的相互转化。
83、脾阴中之至阴。
84、气的推动作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及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起到重要作用。
85、肺病后期出现肺肾同病属于母病及子。
86、与血液的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肝、脾、肾、心。
87、“气灌丹田”的“丹田”是指关元穴的位置。
88、阴虚火旺型失眠常用水泉、照海腧穴。
89、健康的皮肤更新周期 28 天。
90、指导患者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概念进行预防保健调理,因人是指人的性别、籍贯、体质的不同。
91、津液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水谷精气。
92、“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依据是津能载气。
93、五色中属土的是黄。
94、根据情志相胜法,大怒时可用哪种情志去制约悲。
95、阴虚火旺,属于虚火。
96、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均属治则的内容。
97、六淫中容易引起病程缠绵的邪气是湿邪。
98、具有贮存血液作用的脏是肝。
99、大怒对人体气机造成何种影响气上。
100、“天癸”的产生取决于肾中精气的充盈。
声明:本文由五纷教育整理发布,欢迎交流:15536002112(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