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预防保健调理技术培训第二节-中医基础理论2
151、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酸则伤肝。
152、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苦则伤心。
153、五味中入肝的是酸。
154、五味中入肺的是辛。
155、面色青,喜食酸味,脉见弦,可诊为肝病。
156、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157、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脏腑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
158、《素问·五脏别论》称为“实而不能满者”是指六腑。
159、藏精气而不泻、可行气于腑、实体性器官、病则多虚证,均为五脏具有的共同特点。
160、六腑具有的共有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161、“命门之火”是指肾阳。
162、“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因为心主神志。
163、肺者,气之本、肝者,罢极之本、脾者,仓禀之本、肾者,封藏之本。
164、肝主疏泄的功能,最主要是关系着调气机畅。
165、症见恶寒、发热、鼻塞、咳嗽、气喘、脉浮、其证属肺气失宣。
166、“决渎之官”是指三焦。
167、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的内脏是三焦。
168、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卫气、主通调水道、主治节。
169、下列那一项不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藏血。
170、肝主疏泄的主要作用是气机调畅。
171、心和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活动。
172、脾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先天和后天的相互资生、促进。
173、肺和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
174、心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阴阳升降,相互既济。
175、肺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
176、肝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精血的相互滋生、转化。
177、胃的特性之一是喜润恶燥主降。
178、脾有升清的功能,其“升清”是指水谷精微的上升与输布。
179、对全身各脏腑起着温煦生化作用的主要是肾阳。
180、病人因生气后,觉胸胁痞满,恶心呕吐,嗳气不舒,其证属肝气犯胃。
181、脏与脏之间主要表现为气血关系的是心与肺。
182、奇恒之府包括脉、骨、髓、女子胞。
183、水谷之海是指胃。
184、“水火之宅”是指肾。
185、疾病的发生归结到一点,这就是人体阴阳失调。
186、中医学概念中的“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187、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生化与运行方面。
188、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元气。
189、元气的化生来源于肾精。
190、营气的生理功能是构成血液。
191、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的物质是水谷精微。
192、脾胃之气属于中气。
193、运行于脉外而散行于全身的气是卫气。
194、“血为气之母”主要是指血能养气。
195、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心肝脾肺肾三焦的综合作用来完成的。
196、痰与饮的区别主要在浓度较大较粘稠者为痰,浓度较小较清稀者为饮。
197、风邪的致病特点是其性开泄。
198、“风性善行而数变”的“善行”,是指风邪致病病位行无定处。
199、风为百病之长是指六淫多附于风邪侵犯人体。
200、寒邪的致病特点是其性凝滞。
201、燥邪最易伤肺。
202、湿邪致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是由于湿性粘滞,不易祛除。
203、火邪、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是易耗气伤津。
204、淤血致病的临床表现唇甲色淡、肌肤甲错、刺痛拒按、肿块固定。
205、气机升降的枢纽是脾胃。
206、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升降方面。
207、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血互用方面。
208、“肾为气之根”主要是指肾纳气以助肺。
209、扶正法邪同时并用的原则是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210、以补开塞属于从治法。
211、热者寒之属于正治法。
212、塞因塞用适用于真虚假实。
213、寒因寒用适用于真热假寒。
214、通因通用适用于瘀血崩漏。
215、《伤寒论》中“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通脉四逆汤主之”,属热因热用治法。
216、临床病证的虚实,主要取决于正邪的消长。
217、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取决于正气的强弱。
218、疾病的各种病理变化,均可概括为阴阳失调。
219、古代哲学认为,宇宙的构成本原是气。
220、气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21、精气生万物的机理是天地阴阳二气的交感合和。
222、精气神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肾中所藏之精。
223、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气。
224、精气神学说中的“神”主要指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225、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神的作用。
226、阴阳属性的征兆是水火。
227、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228、天地阴阳二气交感是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由。
229、“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对立制约。
230、“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互用。
231、“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阴阳的互根互用。
232、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肝。
233、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肺。
234、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阳的脏是心。
235、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至阴的脏是脾。
236、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阴的脏是肾。
237、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前半夜。
238、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阳中之阴的是下午。
239、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后半夜。
240、可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解释的是阴损及阳。
241、“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阴虚阳亢。
242、“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阳虚阴盛。
243、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治疗方法属于阳中求阴。
244、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取象比类法。
245、“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五行间的制化。
246、脾病传肾属于相乘。
247、属于“子病犯母”的是肝病及肾。
248、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是培土生金。
249、“泻南补北”法适用于肾阴虚而心火旺。
250、属中医学一般思维方法的是比较、演绎、类比。
251、藏象的基本含义是藏于内的脏腑及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252、藏与象之间的关系哪项是错的象变决定藏变。
253、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254、下列哪项不属于奇恒之腑三焦。
255、机体的生长发育主要取决于肾中精气的充盈。
256、天癸的产生主要取决于肾中精气的充盈。
257、促进性机能成熟的物质是天癸。
258、成人牙齿松动,过早脱落的根本原因在于肾精亏损。
259、“肾气不固”的临床表现小便失禁、早泄、滑精、带下清稀而多。
260、“水脏”是指肾。
261、《素问·水热穴论》称为“胃之关”的是肾。
262、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纳气。
263、肾不纳气主要是由于肾的精气不足。
264、与脑髓充盈关系最密切的脏是肾。
265、主司二便的脏是肾。
266、最易导致肾气不固的情志因素是恐。
267、“命门火”实际上是指肾阳。
268、脾主运化是指运化水谷和水液。
269、具有化湿而恶湿特点的脏是脾。
270、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基础是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271、脾统血主要是指控制血液在脉道内运行。
272、四肢肌肉的壮实主要取决于脾主运化功能。
273、脾统血的作用机制是气的固摄作用。
274、与脾相表里胃。
275、脾其华在唇。
276、肺主气,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
277、肺朝百脉是指百脉之血汇聚于肺,经气体交换,输布全身。
278、肺的宣发功能排出体内浊气、宣发卫气、将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279、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肺主宣发和肃降。
280、肺主治节是指对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281、心在体合脉、脾在体合肉、肝在体合筋、肾在体合骨。
282、肺的生理功能是主气。
283、宣发卫气的脏是肺。
284、将水谷精微布散于皮毛的脏是肺。
285、人的视觉功能,与下列哪项关系最为密切肝的藏血功能。
286、有“血之府库”之称的是肝。
287、对肝主疏泻影响最大的情志活动是怒。
288、梅核气的形成是由于痰气交阻于咽喉。
289、“堵风掉眩”皆属于肝。
290、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心。
291、“血府”是指脉。
292、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运行血液。
293、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血液。
294、舌为心之苗、汗为心之液、心为神之舍、心其华在面。
295、胆汁的化生和排泄主要依赖于肝主疏泄功能。
296、全身“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是三焦。
297、称为“水谷气血之海”的是胃。
298、脑为元神之府、灵机记性在于脑、脑为髓海、脑为奇恒之府之一。
299、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府”的是脉。
300、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医家是李时珍。
声明:本文由五纷教育整理发布,欢迎交流:15536002112(微信号)